提升课程意识建构高效课堂——东西部协作计划暨川渝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在巴州区第一小学校成功举办_五星体育在线直播_五星体育在线直播

提升课程意识建构高效课堂——东西部协作计划暨川渝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在巴州区第一小学校成功举办

作者:五星体育在线直播    发布时间:2024-01-21 14:51:46
阅读量:

  为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切实做好东西部教育协作和落实川渝教育协同发展行动,积极发挥名师辐射区域高品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12月6日—8日,东西部协作计划暨川渝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在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校成功举办。来自浙江省朱向阳名师工作室、重庆市江艳名校长工作室、四川省赖晗梅卓越校长工作室、四川省唐振华卓越校长工作室、教育部“双名计划”王仕斌名校长工作室唐振华工作站4位领衔人,40余位校长、教师同台展示,8位省内外专家现场指导,浙江省、重庆市以及四川省成都市、达州市、南充市、巴中市等市州20余所学校2800余人次在线上线下参会学习。

  12月7日上午8:20,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走进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校参观课后服务社团展示。非洲鼓、古筝、口风琴、扬琴等10余个器乐社团的孩子们激情演奏、醉人心扉;篮球社团的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惊艳观众;国画社团的孩子们挥毫泼墨,丹青留芳……丰富的才艺和热情温暖了初寒的冬日。随后,与会领导、嘉宾在学校讲话台前合影留念。

  活动在学校雏鹰少年合唱团《心中的小萝卜头》的童稚之声中缓缓拉开序幕。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周永红,巴中市教体局人事与教师工作科科长王树成莅临指导。巴中市巴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科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祥君主持启动仪式。

  刘祥君强调:一要深化协作交流。以四地联合研修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深入推动教育协作,促进四地先进教育方法的理念和优秀校长、教师资源共享。二要探索总结经验。立足区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创新,围绕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为新时期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方法路径。三要强化辐射带动。充分的发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交流协作,带动更多学校、更多校长、更多教师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果。

  浙江省朱向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朱向阳致辞

  一线飞架东西,两校近若咫尺。视频连线中,朱向阳热情致辞。他认为东西部教育协作为两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让两校能够最终靠协作和共享,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通、共享,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先进教育方法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他指出,从2021年11月至今,绣湖小学与巴州区第一小学建立起了协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山高水长情意绵,东西协作谱新篇。他希望两校携手共进,继续书写教育事业的美好篇章!

  江艳强调,川渝两地历史、文化同源,山水相依,人文相通,经济互惠,心手相连。在2023的尾声,两校共同相约相聚在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校,共建共话两地教育协同的新篇章。她提出两校在三个方面共建学习发展共同体:一是以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模式激发办学活力,共同开展探索研究;二是在教学改革、课程发展、数字化评价创新体系、科研成果等方面推进资源共享,提升两校的发展品质;三是在教育管理和师资培训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促进队伍共建。

  四川省赖晗梅卓越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赖晗梅致辞

  赖晗梅说,有巴州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全力支持,有教育同仁的内部共生力量,巴州教育未来可期。浙江、重庆、四川三地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牵手协同,一群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的人正倾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教师和校长共同生命成长的共同体,正努力实现工作室思想生长的发源地、生长理念的加油站、教育实践的试验田、推广改革的孵化园的发展愿景。她期待以本次举办的联合研修活动作为一点星火,点亮巴州一小,点亮联动学校,不断推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四川省唐振华卓越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校党总支书记唐振华致辞

  唐振华深情回顾,在前行之路上,有缘与教育名校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重庆市华新实验小学校、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教育集团结伴同行、守望相助,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他倡议,三地四校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涵养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开放悦纳的胸襟,实现校际联动的同生同长,奋笔书写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王树成指出,东西部协作计划暨川渝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名师名校长联合研修活动,为加强与省内外名教师、名校长和教育专家的学术交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搭建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他要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要紧抓东西部教育协作、川渝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机遇,在学校现代化治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构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借智引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希望结对学校要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充分挖掘各校的办学成果和经验,深化交流、互学互鉴,共同奔赴,做好一起发展的赋能文章,为更多的教师、校长、学校提供可操作的发展策略,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周永红代表巴州区委、区人民政府向参加活动的专家和各学校书记、校长、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他强调,东西部协作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决策。巴州区委区政府抢抓历史机遇,乘势而为、勇于担当,先后与浙江省义乌市、重庆市江北区的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帮扶结对协议,全区多所学校先后与浙江省义乌市、重庆市江北区达成校际结对关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精准靶向发力,按照长期协作、风雨同舟、互学互鉴、一起发展的思路举措,通过融入式、精准化、沉浸型组团帮扶等形式,构建互动、有序、高效的教育协作机制,在人才交流、校际结对、组团帮扶、师资培训等方面做文章,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教育培训和智力支撑,为帮助巴州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他指出,此次联合研修活动是巴州区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切实做好东西部协作计划暨川渝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的细实举措与实践创新。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契机,能够进一步推进校际结对协作,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研讨,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共建共享,激发东西部教育协作创新,全方面提升教育协作工作成效,为三地教育高水平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赖晗梅做了题为《迭代课程建构 变革课堂实践》的专题报告

  赖晗梅结合东城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从培根铸魂的学校文化、综合育人的课程建构、全面育人的评价改革、素养导向的学习方式四个方面讲述了从课程构建到课堂变革的实践过程。她认为,新时代的课堂,已经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原点课堂,而是学习方式及育人方式的转型,指向国家高质量发展这个层面。她指出,课堂是培养人性美好的地方,优质的课堂一定是人和人的对话,是文化场、对话场、关系场、修炼场,也是教师的美容场;我们应注意课堂教学有常法,无定法,以变应变,贵在得法。今天的课堂是以课堂为阵地,承接学校的课程设计,指向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要从始至终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教学实施的科学性、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学科建设的学科性,我们才可以实现课程建构下的课堂教育学生的方式变革。赖晗梅书记温婉知性、让人如沐春风,她带给老师们的是思想的领航、理念的碰撞、视域的开拓,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眼中有光、心中有梦,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发展规划处副主任刘学平做了题为《任务型课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

  刘学平主任从设置“耍朋友”生活情景切入,以“父母之命”和“自我觉悟”两种不同的任务驱动入手,从任务、做法、情趣、时长、结果五个方面分析了“任务推进”和“非任务推进”的不同,进而结合自己探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经历讲述了师生“双线”任务型课堂教学架构:教师活动→分配任务→督促完成→提供帮助→督促完成→发放时间→及时记录→校内校外;学生活动→领取任务→尝试完成→寻求帮助→再次尝试→展示交流→对标评价→分享成果。最后,刘学平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五个知识点为例分享了“任务型课堂”的教学成果。刘学平主任娓娓道来、干货满满,经验介绍、如数家珍,他的专题报告为一线老师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支架,会场掌声雷动。

  12月7日下午,17位校长以校长微论坛的形式,共享共议学校课程及课堂欣欣向荣的发展样态。整个校长微论坛分为三个板块:一是义乌市绣湖小学、华新实验小学校、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校经验分享;二是四川省唐振华卓越校长工作室成员交流发言;三是教育部“双名计划”王仕斌名校长工作室唐振华工作站青年成员交流发言。各位校长围绕“提升课程意识 建构高效课堂”深入交流,各抒己见、精彩纷呈;赖晗梅、江艳两位专家随机点评,让大家豁然开朗、受益良多。论坛活动内容充实,亮点纷呈,为各学校在课程及高效课堂建设提供了交流学习和相互提升的平台,是一场交流思想、智慧碰撞、集思广益、共促发展的教育盛宴。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为了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同频共振,12月7日下午—12月8日上午,来自结对学校的8位老师带来了8堂课例展示。

  邹老师以“寻美”为大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读戏曲故事、查戏曲知识,课中寻美、辨美、讲美三个环节落实任务。整个课堂任务明确,环节连贯流畅。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梳理、提炼、比较、分析、整合,思维层层进阶,让戏曲文化润泽于心。

  何老师以捕捉生活为引子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抓住文中关键词,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探秘活动中,去感受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看图片、听声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的奇妙,在老师的启迪下,学生不由自主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奇妙世界。

  蒋老师基于“读文”,让学生从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文言文“好读”;立足“说意”,引领学生在句意解读中巧妙归纳方法,并学会运用方法;着眼“动词”,让学生在探究“砸、涌、迸”等动词中,提升思维及表达能力;放手“拓展”,让学生在类似的小古文中,将学习方法落实学透。看似平实简单的课中,处处是精彩!

  四川省特级教师、巴山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王利民主持语文学科论坛。四川省特级教师、省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教书育人名师、正高级教师廖良国对三堂课进行了点评并给予指导。他指出语文教学:一要从教教材走向课程建构。老师们要善于以文本教材为基,链接身边资源、借助地域优势、图片、视频,来彰显对语文课程的深度理解。二要从文本支架走向任务驱动。要引领学生以达成目标去读、去思考、去探究、去表达,来增强学生内驱生长力。三是要从浅表性阅读走向深度阅读。课堂中有让学生自读、引读、示范读多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提升学生思维。

  谭老师巧妙地运用数学文化,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体会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简洁性、统一性。在课堂中,谭老师运用趣味活动巧设练习,层层推进,通过“从物到点”再“从点到人”的相互对应,在数形对应中让学生直观理解有序数对与相应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的魅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杨老师从《阿凡提的故事》引入,借助摸球、抛硬币、抽签等游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分析、总结,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培养数据分析的统计意识和推理能力,感知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感悟数据的意义和价值,让数学学习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刘畅老师分享了他们团队在数学学科领域的“胜利果实”。他们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四川省特级教师、巴山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王大东主持数学学科论坛。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校副校长吴景华、浙江省朱向阳名师工作室张丹君等专家就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目标制定、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等方面是否有效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针对性的点评,对授课教师给予高度评价。他们都以为提升课程意识,建构高效课堂:一是应立足于教材的解读。应用心悟,悟出变化、悟出道理、悟出层次;二是应立足于细节的雕刻。细节是长期潜心的准备,是对难点的深度感悟,是对内容的精心雕琢。三是应立足于活动的组织。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在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四是应立足于习题的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要以点带面、目的明确,既要让后进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敢于追求“一石数鸟、一举数得”的效果。

  李老师通过柯尔文手势引出本课的二声部旋律,在画萤火虫、舞萤火虫的螺旋递进的教学中增强孩子们的体验感,以合唱教学为课堂重心,让孩子们体验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并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协作关系,培养群体意识。孩子们在放声歌唱中尽享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

  传老师以梅花为背景,通过“一弄”“二弄”“三弄”的对比聆听,感受乐曲意境以及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通过示范演奏,增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亲近感,感受民族乐器创造出的具有浓郁中国音乐风的意境。整堂课以学生体验为主线,在学科融合、姊妹艺术、器乐演奏等多种方式中培育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孩子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张老师有效的利用地域特征,通过四川方言的导入,引领学生融入山歌的浓浓乡土情境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以多种方式演唱了解歌曲音乐风格,再结合民间艺术“四川盘子”深化学生对地方音乐、地方文化的了解。整堂课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实践,做到了音乐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巴州区音乐学科带头人王怡心主持音乐学科论坛。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校点评专家高雅莉指出,三位授课教师的课例展示充足表现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结构化情景化的学习内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互赖互惠的学习共同体文化。她认为三位授课教师功底深厚,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转换中适应学生,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李凌飞老师的弹唱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情感,散放着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带给孩子们一场心灵的盛宴;传风莲老师引导孩子们用安静的聆听,从耳入心,实现了对音乐的完整感受,犹如一缕清风轻轻地拂过孩子们的心田;张晓燕老师多才多艺,在唱、跳、演中实现巴山本土文化与四川民歌的有机融合、无缝对接,让人震撼。

  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携手共进者,不问来自西东。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我们激情满怀,心手相牵;因为对教育的执着,我们汲取力量,奋勇向前。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让我们以校际结对为载体,打破地域的壁垒,碰撞思想的火花,分享思辨的魅力,沉淀学术的价值,追求卓越的品质,不忘初心,携手共进,一起向未来!